2018-07-24
造纸的工序很多,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,首先是备制纸浆,选择新鲜竹子杀青、去皮、搥捣、漂洗、上浆;再是抄纸,即把纸浆放入水槽中,用竹帘抄起;最后是焙干和刀纸。
下面这部清代册页《新诗造纸书画谱》详细记载了古法造纸的具体过程,可供我们学习参考。
蔡侯纸:东汉时期,担任尚方令的蔡伦在105年发明了造纸术。这一发明让原本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縑帛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汉安帝最初器重蔡伦,封龙亭侯,因此蔡伦所造之纸也就称为蔡侯纸。
造纸始于竹:在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中,造纸原料是破布、树皮、麻头等廉价材料,而在唐代,造纸材料逐渐被竹子替代,在生产过程中,还添加各种纸药和香料,涂粉撒金,从而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纸张。
看竹体裁:造纸选用雌竹,而竹子雄雌的分法有二:先看地上的竹荀,荀多为雌,少为雄;再看竹根,自下而上,在第一节单生的为雄,多生的为雌。
伐竹作料:竹子还分祖孙之别,年长者为祖,新生者为孙,造纸时应使用今年新生的嫩竹。
浸于池水:等到竹子伐完后,就要浸在池子中。先在池底铺一层石灰,再盖一层竹子,以此叠盖,而后注水,还要仔细听竹子发出的声响。
去皮存质:等竹子浸熟之后,就用铁锤把竹子的青皮锤净,露出白质。
搥捣如丝:等到竹子只有白质的时候,就把白质捣成极细的竹丝。
太阳以曝:捣成丝后,把竹丝扎成束,晾在竹竿上,曝干。
灰水浆之:等到竹丝晒干后,需要再次入浆,就是把竹丝放在石灰池中,一层石灰一层竹丝的堆叠浸泡。
役工堆料:再把竹丝从池中捞出,围成塔状堆在空地。
始入煌锅:堆完后,把竹丝放入锅中煮一昼夜。
池水撮洗:煮完后,再在清水中把石灰洗去。
二次撮洗
三次撮洗
泡浸灰水:洗干净后,在把稻草烧成灰,放在开水里浸泡,以备后用。
灰水泡料:灰水完工后,把竹丝再次放入锅中,用灰水浸泡蒸煮。
不堆再漂:泡好灰水后,不需堆料直接放入清水中漂洗。
纳于窑内:把洗净的竹丝分成束拧紧,拧时浇上豆汁,反复几次后,放入干燥的池子中,大小与石灰池一样,但深度跟深。
用碓舂细:把池子里的竹丝放进碓内,捣细如泥。
木桧盛之:把捣细的纸浆,放进木板制成的水槽中,水槽的大小视纸张大小为准,纸浆放入一层,水数倍注入,再搅拌成粥糊状。
需以篘床:用老竹切成细丝编成竹帘,再用木条作框固定竹帘,并把竹帘放入纸浆中抄成纸。
上榨为实:在纸张还未干时,在上方安装一块木板用力压榨。
焙而后干:先在夹巷生火,再把纸贴在墙上焙干。
告厥成功:焙干后,纸就成功造好了,可以用来书写作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