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6-03
《汉宫春晓图》的创作与流传一直是个谜,
大家都想知道,
可没人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说法,
我们也只能从图上找一些蛛丝马迹了。
虽名为“汉宫”,
但人们的身上都穿着唐宋风格的服饰,
宫殿、园林、家具,则似乎是明代风格。
卷轴设计旨在让观者从右边开始观看,
一次展开一臂之长的画幅,
随着叙事性的发展,
很大程度上就像在阅读一本书,
我们看到了那封闭的特权阶层的王宫世界。
在这里,
嫔妃们奏乐、下棋、跳舞、喝茶……
仇英的作品历来都是拍卖场上的热点,
2009年《文姬归汉长卷》1.12亿美元成交;
2010年《浮峦暖翠图》以7.28亿一锤定音;2012年《西园雅集图》以9.5亿美元成交。
而被誉为“重彩仕女第一长卷”的《汉宫春晓图》,
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。
沿着一片烟雾缭绕的树林来到宫墙外,
华丽的红门向你敞开,
进入庭园,雾气骤然散去,
你可以看到飞鸟,看到宫闱,满眼的春意。
一对孔雀在宫门附近觅食,
它们平行地站着,尾巴各自指向相反的方向,
与护城河和庭园墙壁的对角线相互呼应。
整幅卷轴中,
这些对角线在宫廷建筑上不断重复,
创造出一种韵律与连续性的感觉。
长期以来,
带有皇冠般的羽毛,装饰性尾巴的孔雀,
在亚洲与欧洲的艺术中都是一种传统的皇权象征。
通过将卷轴上的众多人物
三两一组地分配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,
仇英在他们之间营造出一种亲密的和谐感,
这是他极具特色的个人风格。
尽管画中的环境是虚构的,
但嫔妃们所穿的精致华服
却是对汉代服装的忠实再现。
有人在演奏乐器,
有人在跳舞,
画面的和谐感就这么被强调出来了。
这两位妇女在安静地阅读。
她们用手肘撑扶,斜卧阅读,
完美的鹅蛋形脸庞微微侧着。
她们或许代表了一种理想美的形式:
眼眉清秀,嘴唇秀美,鼻子以侧面表现,用一根线画出。
宫中嫔妃的消遣方式
显示了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,强调了她们的地位。
有些人在下棋或学习书法,有些人在赏画或奏乐。
也传达出她们对审美与知识追求的热情。
元帝的其中一位嫔妃正在接受画像。
这一小小的场景,
会让人想到宫廷画师毛延寿和王昭君的故事。
《汉宫春晓图》之所以会留下一个谜,
这和仇英本人的经历颇有关系。
史籍记载,仇英是漆工出身,本人不擅文辞。
画上基本没有诗歌、题跋来记录作画过程,
他本人也没有留下任何文章、文集,甚至连墓志铭都没有。
从一些画的年款和零星记载中,
学者们拼凑出了仇英的人生经历:
“他本来是太仓人,后移居苏州,
因为有绘画天赋,
受到大画家周臣的器重,把他收为弟子。”
仇英画名越来越大后,
一些收藏名家、画商对他青睐有加并把他聘到家里,
因此仇英得以看到很多古画并临摹。
仇英 清明上河图(局部)
仇英临摹“落笔乱真,无惭古人”,
临摹时总会对原作再做些改动。
临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时,
结构大体按母版的顺序布局,
但描绘的却是明朝中期的苏州。
《汉宫春晓图》名为汉宫,
里面的人物、建筑风格却唐宋明皆有,
所以有学者认为,
此作也应该是‘改轴翻机’之后的创作。
但是《汉宫春晓图》的母版究竟是谁所画,
并没有记载,也没办法凭空猜测。
所以这幅画从源头到何时何地创作,
至今都没有权威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