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9-28
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,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。对此,吴冠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观:
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荷花卷轴汗牛充栋,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图并不令我激动。而荷塘中大块小块叶片之交错,曲线直线穿插之繁杂,连倒影也已被包围进叶丛中,难分水上水下,似乎我只是叶底的昆虫,迷途於花叶的迷宫。我作过不少残荷,着眼于线之曲折,倒影的荡漾,垂莲的点缀,这回彩绘浓妆,似乎想饱餐浓叶重彩的盛宴,愿读者有同样的好胃口。
吴冠中 《残荷》 水墨宣纸 2007年
63×83cm 中国美术馆藏
残荷启迪吴冠中的笔飞墨舞,荷早已他去,秋风乍起,折断了植枝。她们的枝、线、形影,在水中倒成了一幅幅几何抽象绘画。除却等待,莫赏心自求多福,放着身心云游四方。遍质、半具象、半象征艺术形式自成一格。
吴冠中说他读了一遍荷之生命历程,想表现《残荷》(上图),想画的已非荷非塘了,而是自己的春秋,自己的风骨。
除了深秋,不见风吹荷叶;孤高又谦和,笔直且弯腰,错落有致,秋韵片片,叫人难忘。苍劲的线条,如同生命的筋骨,歌咏、等待岁终。
吴冠中 《秋荷》 设色纸本 34.5×37cm
“汽车在田野奔驰,庄稼地一色金黄,已是丰收季节。虽富饶,但田野形象单一,不易入画。突然,出现一大片残荷,水面枯枝交错,残叶与莲蓬卷缩得难辨形体,都似无意挥写泼散的黑块与黑线。这些线与块显得分外动人,是借助了水里倒影,由于倒影,一再重复叠映了块与线,虚虚实实,不易一目了然,倒仿佛利用水袖强调了舞蹈的节奏,余韵悠悠……
具象的荷塘里毕竟是紊乱的,她只予人以点、线、块面组合间抽象美的启示。正如树叶的飘落启示了舞蹈家,残荷则启示了画家。许多画家在残荷断枝碎叶之错综中谱写线之舞曲,尽情自由地写,既要重视提炼,又勿抹杀错觉。“错觉”仿佛孩子的淘气,是任性吧,但往往在艺术中表现了独特的敏感。”
—— 吴冠中《文心画眼》
吴冠中 红蜻蜓 纸本水墨 48×44cm 2005年
此幅 《红蜻蜓》是回忆旧作之作,旧作为油画,是吴老回忆起1968年的冬日信步北海,见残荷矗立便幻想有一只猩红的蜻蜓作为唯一的凭吊者栖息之上,但这创作的冲动受到文革压制也如残荷般枯死。
1996年他又一连创作油画三幅,但都未达到所追求的的抒情诗境。2005年是吴老的又一创作黄金期,再次创作《红蜻蜓》以水墨呈现,并加入书法气势,那份萧瑟悲苦的抒情意味更浓。
吴冠中 《荷塘春秋》 麻布油画 93×72cm 1996年
吴冠中 荷塘 木板油画 42×35cm 1975年
吴冠中 《雨落荷塘》 设色纸本 125×67cm 1980年
吴冠中 荷塘(残荷) 水墨纸本 62×82cm 2007年
吴冠中 《荷花》
吴冠中 《残荷新柳》2003年
吴冠中 《荷塘》1995年